线上配资开户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7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)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最近抛出所谓“团结十讲”,意在为即将开始投票的“大罢免”造势,帮助民进党当局重新掌控台民意机构。在前四讲中,赖清德聚焦的主题各不相同,但每一讲都惹出不小的争议,原定于5日举行的第五讲更是因为台风“丹娜丝”来袭而临时取消。
有台湾媒体指出,民进党对“大罢免”可谓“志在必得”,赖清德本人也按捺不住跳上前台。但令绿营意外的是,赖清德的连番演说不仅未能起到聚拢人气的作用,反而让一度陷入被动的在野阵营找到了反击的抓手。有观点认为,若放任赖清德继续发表“暴论”,民进党处心积虑推动的“大罢免”或将以“烂尾”收场。
赖清德上台一年多,台湾政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,“少数执政”的民进党频繁动用公权力打压在野力量及其支持者,令台湾社会充满“绿色恐怖”。“大罢免”启动后,人称“青鸟”的民进党狂热支持者大肆滋扰民众,藏身幕后的民进党当局却坐收渔利,其中奥妙就在于后者刻意同“青鸟”保持距离、便于切割,让国民党和民众党两大在野党难以反制。
然而,随着赖清德“亲赴火线”为“大罢免”打气助威,形势似乎出现了对民进党不利的变化。6月底7月初的岛内民意调查显示,在距离罢免投票不到一个月的当下,有超过30%的人支持罢免在野党民意代表,反对罢免的人群占比更高,为40%左右;考虑到双方的投票意愿存在差异,支持与反对“大罢免”的力量基本上旗鼓相当,难以精准预测投票结果。
在一档网络节目中,当被问及“赖清德的举动是否加深了政党对抗氛围、提升了在野党支持者投票反对罢免的意愿”时,岛内资深媒体人、政治观察员吴子嘉给出了肯定的回答。吴子嘉表示,“大罢免”如今成了赖清德一个人的表演,原本为民进党冲锋陷阵的台民意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、前联电集团董事长曹兴诚等人存在感淡薄。越来越多的民众随之认识到,赖清德的“团结十讲”实为“分裂大罢免十讲”,加上每一讲之间间隔很短,赖清德的任何争议性表述都会被在野阵营抓住,化作“刺向他自己的匕首”。
赖清德的“团结十讲”中多次出现事实错误,进一步推高了中间选民对“大罢免”的反感情绪。比如,在第一讲中,赖清德试图用“早坂犀牛”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存在独立生态系,但随即有人指出,这种动物的全名是“中国犀牛早坂氏亚种”,根本无法为他的“台独”分裂主张背书。又如,赖清德在第三讲中宣称“台湾并未派员参与1946年‘制宪’”,而岛内历史博物馆的相关资料显示,台湾省当时派出了18名代表,其中包括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父亲连震东。就此,有网民嘲讽说,赖清德身为民进党党魁和台湾地区领导人,却热衷于断章取义、造谣传谣,简直和民进党当局豢养的侧翼网军难分高下。
台湾《上报》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称,赖清德说得越多,争议越多,他不懂如何用正确的姿态讲话。早在担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期间,赖清德就因为“年轻人要把做工作当成做功德”的言论遭到舆论炮轰。前不久,针对美国滥施关税一事,他重蹈覆辙,不讲应对措施,反倒说“吃苦当作吃补”,还美其名曰“台湾精神”,仿佛受苦才是美德,从中看不出任何反思与检讨的态度。发表“团结十讲”的第二讲时,赖清德明知台下听众有不少客家人(注:他们不太懂闽南语),依然明知故问“讲闽南语听得懂吗”,毫不介意这样做可能令观感变差;至于他在讲话中鼓吹通过罢免“打掉杂质”的论调,更是毫无遮掩地区分“敌我”并挑动对立,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去年的选举中仅有四成支持度。
台媒称,倘若这种姿态不改,赖清德只会给自己贴牢“傲慢、好战又爱说教”的标签。无论“大罢免”结果如何,他未来将面对的都不是短期的舆论风波,而是政治形象的持续崩解。何况,拜赖清德本人的糟糕表现所赐,岛内主要政治派别最近都下调了对“大罢免”后续影响的预期。等一切尘埃落定,假如绿营无法夺取足够多的民意机构代表席位,“大罢免”就成了民进党和赖清德的“大失败”,只会像一出劳民伤财的闹剧那样匆匆落幕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线上配资开户
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